產品列表PRODUCTS LIST
今夏,全國經歷大范圍高溫,疊加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用電負荷保持高位運行,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用電負荷六創新高。高峰負荷由“尖峰型"轉向“平臺型",電網保供手段也在不斷升級——
今年夏天,全國經歷了大范圍高溫、暴雨洪澇和臺風等惡劣自然天氣。高溫高濕天氣共同作用,拉動用電曲線上揚。7月4日至8月2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經營區用電負荷六創新高,最高負荷達12.35億千瓦,較去年夏季最高值增加0.55億千瓦,高峰負荷由“尖峰型"向“平臺型"演變,全網保供進一步承壓。
高溫與大負荷一次次刷新紀錄,電力系統也在尋求新的解題方式。人工智能算法優化各類電源組合,無人機化身“電網衛士",氣象預測系統筑牢防災減災防線,虛擬電廠精準調整負荷……一系列數字化、智能化手段融入電力生產各環節,電網迎峰度夏向“智慧型"升級。
電源側,“風光水火"穩發滿發,確保電力供應充足。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達15.3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隨之而來的波動性和間歇性也給傳統電力平衡模式帶來巨大挑戰,尤其在用電高峰期,新能源出力與負荷需求時空錯位問題突出。如何讓新能源發電在關鍵時刻“頂得上、發得穩"?依托高精度的新能源預測技術與科學調度策略,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顯著增強,推動能源供應“基本盤"更加穩固、“含綠量"不斷提升。
以“風光大省"甘肅為切口,看新能源增發穩供情況頗具代表性。7月17日,面對全國超15億千瓦的大負荷,甘肅電網單日發電量達8億千瓦時,外送電量突破3億千瓦時,雙創新高。其中,風光發電量占比超44%,及時迎峰頂上。這背后,是國網甘肅電力新能源消納全景分析平臺的統籌調度。該平臺歸集氣象數據,嵌入人工智能算法,通過日前精確預測風電、光伏發電出力,模擬仿真電網運行,優化平衡傳統電源與新能源電源出力配比,實現新能源電量高效安全消納和能源系統整體很好運行。
一、快速上手(LYST-300T電力體制改革“帶電電纜識別儀"現場使用很便捷)
1.1 識別停電電纜: (接線示意圖如下)
1)測前準備: 電纜兩端斷電、末端芯線接地、斷開兩端鎧裝接地線;
2)發射主機準備:測試線按顏色接入主機,黑色接大地,紅色接芯線,短按電源鍵切換到“停電識別"模式,回路狀況不為“高阻",表示工作正常;
3)接收主機準備:按電流方向套入測量線圈,長按“功能按鍵"開機,收到信號與發射信號同步則工作正常,否則需短按“功能按鍵"提高增益檔位;
4)現場識別:識別過程中勿更改增益檔位,在電纜沿線按電流方向測試任意電纜,接收信號與近端信號方向、幅值、間隔相似的則為待識別電纜。
1.2 識別帶電電纜: (接線示意圖如下)
1)發射主機準備:將卡鉗卡入電纜,接線柱按顏色接入發射主機,短按電源鍵切換到“帶電識別"模式,卡切接入為“已接入",表示工作正常;避免卡鉗信號直接耦合到測量線圈,測量時應與卡鉗保持1米以外的距離;防止卡鉗對鄰近電纜的串擾,卡鉗也應與鄰近電纜保持一定距離。
2)接收主機準備及現場識別:同“識別停電電纜"3)、4)條所述。
二、產品簡介(LYST-300T電力體制改革“帶電電纜識別儀"現場使用很便捷)
2.1 概述
LYST-300T停帶電一體電纜識別儀(以下簡稱識別儀)是用于將某一特定電纜從一束電纜中識別出來的專用儀器。它即能識別停電電纜,也能識別帶電電纜,滿足了電力施工現場對電纜識別的多重需求。
識別儀主要由發射主機、接收主機、發射連線、發射卡鉗與柔性測量線圈構成。識別儀的設計相比上一代產品更加緊湊小巧,攜帶方便,具有如下特點:
1)發射主機采用高能鋰電池供電,無需現場220V電源接入,使用方便,且設計小巧、功耗低、供電時間長、多級電量指示。
2)接收主機采用彩屏LCD液晶顯示,精準電量提示,同步顯示信號的方向、幅值、間隔作為有效判斷依據,并在時間軸上保留多個信號,通過連續的有效信號更準確的確定待識別電纜。
3)采用柔性測量線圈進行電纜識別,解決了電力現場電纜擁擠、疊壓導致傳統接收卡鉗無法卡入待識別電纜,而無法識別的問題。
4)配備發射卡鉗,通過卡鉗耦合的方式實現帶電識別的功能,做到一機多用。
5)ABS高強度保護箱,有效的保護儀器,同時方便運輸及適應工地現場的惡劣環境。
2.2 性能指標
2.2.1儀器裝箱布局圖如下:
發射主機 | 接收主機 |
充電電壓:DC5V | 充電電壓:DC5V |
功 耗:≤3W | 功 耗:≤1W |
工作時長:≥12h | 識別方式:方向、幅值、間隔,三重判斷依據 |
信號間隔:≈2秒 | 回路電阻范圍: 停電--接地回路電阻≤500Ω 帶電--接地回路電阻≤200Ω |
發射卡鉗內徑:125mm | 工作時長:≥12h |
環境溫度:-35℃~+55℃ | 環境溫度:-35℃~+55℃ |
環境濕度:≤95%RH | 環境濕度:≤95%RH |
機箱尺寸:長520mm*寬350mm*高170mm |
三、工作原理(LYST-300T電力體制改革“帶電電纜識別儀"現場使用很便捷)
3.1停電識別原理:(工作原理圖示如下)
發射主機將規則的脈沖信號通過連線注入到待識別電纜的芯線中,該電纜芯線末端接地,通過大地形成電流回路,且其他未使用的芯線及鎧裝不允許接地,避免待識別電纜中有回流電流抵消注入信號的電流。用測量線圈套在待識別電纜上,待識別電纜中的電流方向為注入電流方向,且信號強、幅值大,其他電纜中的電流方向均與注入電流方向相反,且信號較弱,幅值為待識別電纜的N分之一倍,當收到連續多個與注入信號方向、幅值、間隔一致的信號時即為待識別的目標電纜。
3.2帶電識別原理:(工作原理圖示如下)
發射主機將規則的脈沖信號通過卡鉗耦合到待識別電纜的鎧裝屏蔽層,并通過兩端接地形成電流回路,故待識別電纜兩端必須可靠接地,因耦合到電纜的電流信號比直連注入的電流信號要小很多,所以帶電識別時都需要提高接收主機的增益檔位,與停電相同,當收到連續多個與注入信號方向、幅值、間隔一致的信號時即為待識別的目標電纜。
四、儀器使用(LYST-300T電力體制改革“帶電電纜識別儀"現場使用很便捷)
4.1 功能介紹
4.1.1 發射主機(面板圖示如下)
1、控制面板圖示如下:
1)2) 測試線插座:按紅、黑顏色接入發射卡鉗或者直連線夾;
3)電源開關:長按開關機,短按切換工作模式;
4)充電口:使用DC5V2.1A電源適配器(選用2.0A及以上);
5)充電指示:充電-紅色,充滿-綠色。
2、顯示界面圖示如下:
1)電池電量:當電量顯示低時,應盡快結束識別工作進行充電;
2) 蓄能指示:儀器會間斷對輸出端口充電升壓,當電壓上升到設定值時,觸發高壓脈沖輸出;
3)時間軸:識別時用于記錄多條脈沖在10秒時間軸上的位置,可通過連續的脈沖判定正確的識別電纜;
4)回路狀況:停電模式下根據回路狀況對回路進行評價,回路狀況越優良越利于電纜識別工作,帶電模式下提示卡鉗已接入,表示卡鉗工作正常;
5)提示:提示通過短按“電源鍵"切換測量模式;
6)模式:短按“電源鍵"循環切換“停電識別"、“帶電識別";
7)間隔:兩次脈沖輸出的間隔時長,單位:秒。
接收主機
1、面板圖示如下:
1)3.5MM耳機插座:連接柔性測量線圈;
2)LCD顯示屏:顯示信號特征、電量狀態等信息;
3)功能按鍵:長按按鍵-開關機;短按按鍵-提高增益檔位;
4)信號方向:正向-綠色,反向-紅色;
5)充電指示:充電-紅色,充滿-綠色;
6)充電口:使用DC5V1.0A電源適配器
(選用1.0A及以上);
7)蜂鳴器:接收信號幅值、間隔、方向與發射信號一致時則發出“短滴"音提示;方向異向,則連續急促的“滴"音。
2、顯示界面圖示如下:
1)電池電量:當電量顯示低時,應盡快結束識別工作進行充電;
2)增益檔位柱狀條:指示當前信號增益的狀態;
3)增益檔位:顯示增益檔位的級別,數值越大增益越高;
4)信號特征:三要素-方向、幅值、間隔,現場識別時當三要素與發射信號端測試相符時,則為目標電纜;
5)信號坐標軸:保存一定時間內的有效脈沖,通過連續多個有效的脈沖信號,為判定目標電纜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4.2 儀器操作
4.2.1 可靠測試
識別儀進行停電識別時一定要進行以下測試,以避免造成傷亡或損壞識別儀及其它設備。使用停電識別功能時,要對被測電纜進行帶電檢查,并確保該電纜處于無電狀態。
將儀器接入被測電纜前,要對其附近末加保護的儀器或電纜進行檢查,并將這些帶電部分用絕緣材料進行保護。
4.2.2 操作步驟
請參見“一、快速上手"。
4.2.3 注意事項
1)現場電纜識別前應在信號發射端測試信號幅值,如無信號或信號弱可短按“功能按鍵"提高增益,直到出現明顯的有效信號,現場測試中以該信號作識別依據,請勿隨意更改增益檔位,使識別信號的特征偏離該測試信號的特征。
2)停電識別時,未使用的線芯應懸空,避免信號從待識別電纜中回流,抵消注入信號。
3)帶電識別時,接收線圈測試應和發射卡鉗保持1米以外的距離,避免接收線圈直接感應發射卡鉗的信號。如增益提高后仍收不到有效信號,應檢查電纜鎧裝層是否有斷點或電纜兩端接地不可靠。根據情況,將電纜兩端有效接地或在鎧裝斷開處前后分別接地,然后分段識別。
4)帶電識別時,發射卡鉗卡入要識別的電纜后,與周圍鄰近的電纜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否則會發生信號耦合到鄰近電纜,相鄰電纜同時存在較強的信號。如無法隔開鄰近電纜,則應降低增益檔位,在卡鉗注入信號附近分別測量要識別電纜和鄰近電纜,盡可能通過幅值能區分出要識別電纜。
5)帶電識別時,如果在卡鉗附近能收到信號,在待識別現場又無法收到信號或信號很小時,說明該待識別電纜的鎧裝屏蔽層有接地點,這種情況只能在信號突然變小或消失處進行分段識別,或將電纜停電后,將電纜始端和末端的芯線接地,利用芯線作信號回路進行識別。
6)發射主機打開電源后,輸出端會間斷輸出脈沖高壓,人體請勿觸碰輸出端子及連接線的金屬部分。一般應提前接好輸出線夾,在打開電源,拆線前應先關閉電源,以免電擊傷人!
五、維護保養(LYST-300T電力體制改革“帶電電纜識別儀"現場使用很便捷)
1、識別儀長期不使用時請充滿電后再裝箱存放。
2、本產品不宜存放在潮濕、高溫、多塵的環境中。
3、識別儀使用完畢后應進行清潔擦拭,干燥后放到保護箱中。
4、柔性測量線圈、發射卡鉗使用完畢后務必擦掉污漬、泥垢,否則必定影響識別工作的精準度。
平衡新能源發電波動性和間歇性,山東電網發揮儲能系統“時空調節器"作用。7月11日晚,在山東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統一指揮下,144座新型儲能電站在用電最吃緊的時刻集中向電網送電,最大放電功率803.59萬千瓦,刷新全國省級電網紀錄??此坪唵蔚某浞烹姡枰艿臅r空調度藝術。“我們依托調度控制系統,自動計算每座儲能電站的最佳充放電時間、充放電力等,破解用電時空錯配難題。"山東電力調控中心主任劉遠龍介紹。
當前,新型儲能呈多元化發展,保供應、促消納作用愈加凸顯。公司經營區新型儲能可調最大電力已達6423萬千瓦,相當于近3座三峽電站容量,夏季晚高峰平均持續放電2.4小時,在晚間居民空調負荷最大時段提供支撐。
發出的電要“送得出、落得下",離不開電網大動脈的高效輸送與精益運維。今年,隴東—山東、哈密—重慶、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相繼投運,一條條“西電東送"“北電南供"大通道大范圍跨區跨省送電,為電力余缺互濟、精準錯峰打牢基礎。不斷“上新"的智能運維手段則推動電網運維從“人巡"向“智巡"轉變,讓電網大動脈更加暢通。
受持續高溫晴熱天氣影響,今夏四川電網用電負荷四創新高,電網設備運行壓力倍增。8月10日清晨,綿陽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兩名運維人員應用無人機“蛙跳雙控接力"飛巡技術精細化巡檢220千伏曲柏線通道,效率較以往大幅提升。
迎峰度夏期間,天氣復雜多變,輸變電設備易受臺風、暴雨等氣象災害影響,先進的應急裝備成為快速精準搶修的有力保障。
7月26日下午至27日凌晨,北京密云區最大降雨量超300毫米,部分村鎮道路中斷,電力設施受損。國網北京電力搶修隊員使用無人機勘查電力設備受損情況,應用水陸兩棲車、沖鋒舟、照明燈塔、充電方艙、高通量衛星設備等應急裝備,隨道路清障全力搶修復電。同時,國網空間技術公司運用空天一體化協同巡查系統全面巡查受災區域,智能識別新增水體和線路受損情況,為防災減災提供了技術支撐。
應對高溫和汛情雙重考驗,電網運維手段持續升級。安徽合肥供電公司在輸電全景智慧監控平臺中開發衛星遙感功能,實時監測重要輸電線路通道,讓線路隱患“盡收眼底";湖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應用搭載三維激光雷達的無人機“掃描"鐵塔健康狀況,及時發現異常;國網福建電力研發輸電智能運檢平臺防臺風模塊,實現桿塔級臺風預警監控……“立體巡檢+集中監控"的運維模式為電網安全運行搭好智能防護網。
除了增強電網輸電能力,在用戶側,聚合海量分散資源的柔性調配同步展開。公司不斷創新負荷管理技術手段,深入挖掘用戶側靈活資源——工廠生產線、空調、新能源汽車等都成為重要的電力“資源池"。這些零散資源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和智能控制技術被精準感知、聚合響應,形成一個規模可觀、可調可控的“虛擬電廠"。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